都市楹联与文化景观”论坛
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10月22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承办的“都市楹联与文化景观”论坛暨第五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在上海召开。与会学者围绕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楹联文化进行探讨交流,论坛设有楹联专家场研讨、楹联学生场研讨、楹联现场书写和圆桌会议“楹联大家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将楹联的艺术审美、书法艺术和民俗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楹联是具有中国文化隐喻的文化符号
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对楹联的现代价值和意义进行阐述时指出,楹联是最具有中国文化隐喻、表征的文化符号,它寄意、隐逸、自勉、励志,高度凝练,风趣而不近俗,含蓄而不奇涩,有发人遐想的空白和余韵,楹联与景观的结合,把文字性的东西转化为建筑性的构件,取得了文学手段与建筑手段在艺术形象上的有机统一,并且融书法美、工艺美和建筑美于一身,在景观形象上也起到重要的美化作用。当今时代,弘扬楹联文化对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组织处项目部主任胡赟表示,楹联文化作为中国的国粹,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希望华东师范大学与社会各界一起传承都市楹联文化,建设都市优雅景观。“都市楹联与文化景观”的主题,将楹联与都市文化景观相结合,具有深刻的文化创新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太品代表中国楹联学会对于会议举办表示祝贺。他在开幕式致词中介绍了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楹联文化研究的近况,阐述了楹联的文学性、实用性和谐巧性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并对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三十多年来在对联创作和学术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介绍。他认为华东师范大学举办楹联文化研讨会是主流学术群体研究楹联文化的标志性事件。
台湾文藻外语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邓文龙对台湾客家的栋对楹联文化进行了解读。他说,台湾是中国文化圈重要的一个区域,如同今天我们讨论的楹联主题也是中国中华文化重要的元素之一,希望透过客家栋对,让大家了解在台湾有比较特殊的楹联文化,并且隐含有微型族谱的概念,说明台湾客家来自中国大陆各地,它教化子孙不忘本,彰显两岸血脉相连、文化同根的历史事实。
将楹联的研究和撰写良好融合
此次论坛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楹联专家、楹联爱好者、以及青年学子的楹联论文和楹联作品。经过专家匿名评审,评出9幅优秀的楹联作品和16篇优秀论文,并在开幕式之后进行了颁奖。中午休息时,诸多楹联专家、学者纷纷挥毫笔墨,书写了一幅幅楹联杰作,将楹联的研究和撰写,很好的融合起来。
“文化自信西山雨,学术创新海上风”。楹联不仅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而且很多楹联的格调高、立意新、韵味足。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所所长丁金宏讲述了他对楹联的关注和研究,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优秀的楹联传统以及图书馆每年开展“把春联带回家”等活动。丁金宏还亲自撰写了一幅对联,现场张贴,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喝彩。据介绍,华东师范大学历来重视楹联的研究和创作。先后出现马公寓、苏渊雷等楹联大师,每年春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时,各院系组织师生编写、撰写楹联等相关活动,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活动。楹联已然成为传承校园文化、构建优雅学府的重要载体。此次论坛的举办,既是华东师范大学楹联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华东师范大学自觉承担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将楹联文化中的和谐、统一的精神与当代价值联系起来。
学生代表、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钱钰讲述了他对楹联的认识,他认为,楹联不仅仅以一种艺术形式存在,也活态地嵌入民众生活的各个侧面。它将艺术和生活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传达出民众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追求。除此之外,楹联还保存着我国古代从上至下、从右及左的书写阅读习惯。
闭幕式上,中山大学教授蒋明智作会议总结时表示,会议针对楹联的理论问题、历史问题、楹联与文化景观等等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讨论,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加强对楹联的研究发掘、展示创新和弘扬传承,在楹联文化的探索交流和普及教育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希望各位专家支持华东师范大学的楹联文化传承活动,并提出与中国楹联学会建立合作关系的构想,共同努力推进楹联文化的学术研究层次的提升。